《江淮機電》雜志-江淮機電網3月1日報道,當三星、英特爾、LG、諾基亞紛紛關閉在中國大陸的工廠時,“愛國小將”們彈冠相慶,仿佛這些企業都是競爭中被打敗的LOSER,除了這些外企留下的失業員工,好像大家都覺得無所謂,中國經濟有全世界最繁榮的房地產,身邊的親戚朋友不是買車就是買房,一副欣欣向榮的景象,你跟他們說外資都撤了,經濟下行了,要趕緊做準備,他們都會覺得你是危言聳聽。
那個首先喊出“皇帝沒穿衣服”的孩子,早就被捂住了嘴巴。
但是赤裸裸的數據揭示了殘酷的真相: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外資在中國固定資產的投資額僅為1211.97億,對比11年3269.81億這一數字,短短五年時間便下跌了62.94%。
根據官方估算,全部外商投資企業吸納的直接就業人數超過4500萬,更不要說靠著外資生存的無數供應廠商、上下游企業,估計人數以億計。如果外資撤離的趨勢不能制止,不知多少人要失業,多少人又找不到工作,多少人因此還不起房貸,生活跌入谷底。
外資為什么撤離中國?
江淮機電網梳理發現,外企大量撤離中國,與制造業能夠提供的利潤和回報急劇下降有關。通俗的講,就是因為中國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成本提高了,資本主義企業要壓榨東南亞的貧窮的勞動人民,才有錢賺。
主要原因:
1.勞動力短缺, 中國從2013年開始,勞動力比例從上升轉為下降。30年計生使中國的勞動力大幅下降,其猛烈程度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
2.中國制造業非常缺乏工人。由于缺工,工人成本正在飛速上升,與越南、印尼、印度等勞動力豐富的國家比,甚至于日本美國本土工人比,成本優勢已經不明顯。
3 制造業非常依賴勞工。如果沒有了勞工,那么工廠只有搬遷,別無選擇。
另外,還包括本土企業環境的競爭,這點就不多說了。
制造業成本推得太高了!而工廠轉移的機會成本低!無奈之下他們只好跑路。試想:連中國民間資本都不愿意在制造業繼續待下去了,紛紛轉投地產和金融,外資工廠又怎么能支撐得下去呢?
外資撤離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多大?
外資撤走對中國制造業影響之大,可能超乎多數國人的想象。
2013年9月,高峰期多達7000人的包裝印刷企業東莞快聯達因為客戶訂單轉移到東南亞,導致老板直接放棄工廠。
2014年,中國最大的手袋廠之一理文手袋聲稱,由于公司訂單被轉移到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2014年公司利潤劇減55%。微軟宣布諾基亞春節前將關閉中國工廠,其供應商蘇州閎暉科技也應聲倒閉。
以下摘自證券時報網:
①春節前夕西鐵城(日企)在華生產基地——西鐵城精密(廣州)有限公司宣布清算解散;
②微軟則計劃關停諾基亞東莞工廠和北京工廠,并加速將生產設備運往越南工廠;
③松下、日本大金、夏普、TDK等均計劃進一步推進制造基地回遷日本本土;
④優衣庫、耐克、富士康、船井電機、歌樂、三星等則紛紛在東南亞和印度開設新廠;
.....
經過二十年發展,當2008年中國取消外資優惠政策的時候,國內的內需市場已經繁榮起來,多多少少還有一些底氣。但是經過房地產大躍進、政府印鈔、鐵公基投資和貧富分化等的掃蕩,中國的內需市場已是疲態盡顯。
東莞:帶不走的只有你
東莞,這個曾經的世界工廠,如今成為了外資撤離中國后蕭條的縮影。
曾經撐起了東莞制造業半邊天的臺商,在1999年前后曾經創造東莞一半以上的GDP,數量最多時有5000多家,如今已經跌至2000家。
在東莞虎門扎根20多年的東莞臺協執行常務副會長謝慶源近日在接受采訪時說:“往東南亞轉移的臺商“該走的已經走了”,但部分廠商的研發基地還留在珠三角,繼續駐守東莞的臺商有的縮小規模,有的直接把工廠關掉。”
站在昔日繁榮的市鎮工業區,現在已是一派破敗景象。無論是常平鎮的木倫工業區、大朗鎮的大井頭工業區,還是寮步鎮的萬榮工業區,都隨處可見“廠房急租”的廣告。
都知道東莞曾經有兩大產業,吸引著全國無數年輕人投身其中,用美好的青春和辛勤的汗水換取廉價的工資,造就了今日繁榮的東莞。如今,這些人已經不再年輕,東莞也沒有地方可以再接納他們,外資逐利,哪里有錢賺就去哪里,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個農民工。
不過有人不認為東莞的衰落,美其名曰“轉型”,從制造業轉向基建和房地產,這不叫轉型,叫竭澤而漁。
近年著名外資撤離清單
這里只列舉一些影響力較大的知名企業,在這些巨頭離開的背后,還有更多中小型的外資企業正在撤離,比如東莞、深圳的臺商和港商,我們能看到的數據僅僅是冰山一角。
再看一下中國2011年至今的外資使用數據。
毫無疑問,吸引外資的能力到2011年達到1100億美元的規模之后已經到了極限,無從增長。這意味著自此之后,國外不再有新產業轉移到中國。
而另一方面,中國開始興起了對外投資,這意味著中國的產業正在遷出,財富開始逃離。到2016年,終于出逃的速度超過流入速度了。
當中國經濟還沉醉在房地產“繁榮”的狂歡之時,一些清醒的人早就開始撤離,2014年是外資投資房地產開發的峰值年,總額為639億人民幣。然而從2015年開始,外資就從地產開發領域迅速撤離,當年度地產開發領域利用外資總額僅297億。這不算完,2016年1-11月累計,外資進入地產開發領域的金額僅僅只剩下132億,預計2016年全年的數據也只不過是140億上下。
僅僅兩年時間,地產開發領域的外資使用規模,就從639億,劇烈下降到140億,降幅高達78%!基本上這幾年的“經濟支柱”,不過是中國人的自嗨。
如今,民間資本也玩不動了,從2015年年底開始,民間資本對于固定資產的投資增速呈直線下跌,而整體的投資增速卻還保持穩健,究竟是什么人在往里面“輸血”,想必大家都很清楚了吧?
這就是中國經濟目前可怕的一面:外資撤離、內資外逃、內需不振。假如不能很好解決外資撤離后帶來的失業潮問題,在房貸、教育、醫療、養老的四座大山重壓之下,很多民眾的命運將被改寫。
中國經濟到底行不行?4500萬同胞還能找到新工作嗎?
看下面這組數據,摘自BBC商業新聞網:
China has overtaken the US as the top destination fo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2003.自2003年以來,股票外匯咨詢ID(xlx012),中國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資額上首次超越美國。這個數字還是很振奮人心的,表明中國目前仍然是全球發展得最好、最受資本青睞的經濟體
另外,有些朋友非常關心中國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資,即“INBOUND FDI”是哪些產業,我找了些數據,不是很全,僅供參考。以下援引china outlook的一篇文章:Better FDI? The Shanghai Pilot FTZ is not the answer
Some of the manufacturing and processing sectors opened up are unlikely to attract investors because of inadequate space in the zone (as it now stands). More significant was the opening of services sectors, including trade certification, shipping and cargo handling, internet cafés, oil and sugar trading, automotive electronics R&D and some real estate project areas. - See more at:
服務業領域:包括交易認證、海運、貨物裝卸、石油、糖貿易、汽車電子、房地產等。還有很多比較細的遂不一一列舉。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對勞動力成本敏感的產業離開中國的同時,一些相對技術密集的產業也正在進入中國。外資走了,一樣很多國企也起來了,比如汽車,手機等企業,行業,這些也正是用人之際……相信,4500萬同胞很快又會找到新的工作!(海那邊、搜狐財經)
更多機電行業新聞,請關注江淮機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