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叉車集團CEO楊安國:擦亮“中國制造”名片
發布日期:2018-11-12 10:07:14
來源:江淮機電網
編輯:whl
江淮機電網11月12日報道 作為中國叉車第一品牌,作為世界上唯一的國有獨資叉車公司,安徽叉車集團從上世紀90年代初至今,連續27年保持中國叉車行業桂冠;改革開放40年來持續盈利,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不斷提升,持續書寫中國叉車行業的“傳奇”。
從幾代人默默堅守到今天位居世界工業車輛七強,安徽叉車一直在用行動捍衛品牌的力量。
“我們有幸趕上新時代發展的機遇,要貢獻自己全部智慧和力量,把安徽叉車打造成世界頂尖的工程機械制造企業,擦亮‘中國制造’名片。”安徽叉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楊安國說。
踐行“合力提升未來”使命
金秋九月,秋高氣爽。位于合肥市經開區的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辦公樓上“中國合力提升未來”八個大字,分外醒目。
作為安徽叉車集團的核心控股子公司,安徽合力是我國叉車行業首家上市公司,也是國內目前規模較大、產業鏈條完整、綜合實力和經濟效益良好的工業車輛研發、制造與出口基地。
“‘合力提升未來’作為安徽叉車集團的使命,內涵深刻,包含三層寓意。”楊安國說。
代表一種責任。作為中國叉車行業的第一品牌,“合力”責無旁貸承擔著提升行業國際地位的責任;彰顯企業和行業未來發展的信心。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應該有國際一流的品牌、一流的企業和一流的產品;希冀能夠凝聚各方力量,把“合力”這一民族品牌進一步做強做大,早日跨入國際工業車輛領域第一集團。
使命使然,責任使然。面對國內外叉車市場激烈競爭,安徽叉車集團在去年躍居世界叉車行業第七位的基礎上,今年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合力”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不斷擴大。
去年,企業整機產銷超過12萬臺,同比分別增長41%、40%,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據份額超過28%,連續27年保持中國行業龍頭地位。
而今年前5個月,企業實現產品銷量、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9.85%、27.47%、54.38%,高質量發展態勢明顯。
數據是枯燥的,事例是生動的。
2017年9月,第20屆世界工業車輛聯盟會議,安徽叉車集團負責人在國際聯盟主席論壇發表主題演講。十年前,中國企業還享受不到這樣的“禮遇”。
2007年前,世界工業車輛聯盟由歐洲、美國、日本的相關協會共同把持;2008年,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工業車輛分會(CITA)加入世界工業車輛聯盟。代表中國行業,出席世界工業車輛聯盟會議,參與世界行業規則制訂,發出中國聲音,合力作出重要貢獻。
“其實,合力的成長壯大來之不易。”楊安國感慨地說。
1958年,國家興建合肥礦山機械廠新廠,即安徽合力前身;1964年成功試制第一臺叉車;1983年轉為定點專業生產叉車的廠家,更名為合肥叉車廠;1993年進行股份制改造,設立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面對今天的成績,安徽叉車人清醒地認識到,“作為處于競爭領域的企業,不進則退。如果我們不愿擔當,不敢作為,故步自封,不思進取,幾十年來積累的競爭優勢將會很快喪失殆盡”。
探求“創新驅動發展”路徑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合力股份電動叉車分公司生產車間,產品工程師正在對計劃出口法國的10噸電動叉車進行調試。這是他們去年推出的新產品,目前產品供不應求。
創新被安徽叉車集團視為企業競爭力的核心。
安徽叉車集團的主導產品是“合力、HELI”牌系列叉車,在線生產的1700多種型號、512類產品全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的綜合性能處于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1991年至2015年,企業主要經濟技術指標連續24年保持國內同行業第一。
楊安國說,加快產品和基礎技術創新,持續研發并上市中高端產品,不斷推動鋰電等節能環保型叉車市場化進程,去年成功推出國內噸位最大的10噸鋰電叉車,企業實現新產品產值同比增長37.37%;加快產業結構和業務模式創新,公司配件業務同比增長98.8%,整機融資租賃業務同比增長110.56%。
2018世界制造業大會“精品制造展”,安徽合力新產品AGV(自動導引運輸車)成展會“明星”,吸引眾多參會嘉賓和觀眾的關注。
不僅是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安徽叉車集團的營銷創新、管理創新相得益彰。
從2002年起,持續推進營銷體制改革,在營銷子公司中構建“混合所有制”的股權結構,讓當地經理和骨干員工持大股,穩定了隊伍,調動了積極性。通過此模式運營,企業緊緊抓住國內經濟新一輪快速發展的機遇,經營業績不斷攀升。
始終堅持科學管理出效益,在不同時期與時俱進地引進并融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以“增強軟實力”為指引,持續開展精益生產,通過生產布局優化、流線化生產線改造、信息系統應用等手段,逐步提升制造過程的柔性化、自動化水平。
2017年3月25日,全國企業管理創新大會發布23屆全國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安徽合力申報的“基于自主知識產權的互聯網+產供銷全流程協同管理”課題獲獎。
創新永遠在路上。“安徽叉車集團的轉型升級和穩步發展,得益于緊緊圍繞‘創新驅動’這一核心要素。”楊安國深有體會地說。
賦予“人才第一資源”內涵
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
近日在安徽合力的企業技術中心、車間采訪,多次見到不同的外國專家與中方專家組成的小組在一起探討、研究。這些外國專家是來自世界500強企業德國采埃孚集團的工程師。
鼓勵創新、提升品質的背后,是安徽叉車集團對人才的重視和對員工的培養。
“國際化的全球競爭首先比拼的是人才,人才是企業乃至國家賴以生存發展的最重要因素。”楊安國說,“以人為本”就是以員工、用戶、股東及相關方為根本,努力實現長遠及根本利益最大化。安徽叉車集團努力成為員工長期信賴的工作與生活家園,員工在公司成長、成才,進而為公司的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從零部件開始,不斷研發更輕松、更高效、更環保的運搬裝備,以持續提升員工工作質量,進而制造出一系列精品。這是安徽叉車集團的一個路徑。
楊安國說,“以精品回報社會”是“以人為本”的延伸,也是維護相關方利益的保證,更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體現。
多年來,安徽叉車集團憑借工業車輛、工程機械及關鍵零部件三大支柱產業的集群出口能力,在海外8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起代理網絡,產品銷往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我國規模最大、產業鏈條最完整、綜合實力和經濟效益最好的工業車輛研發制造與出口基地。
“驕人的成績離不開優良的產品生產線,而產品生產線又是由人才生產線決定的。”楊安國說,公司發展至今有一個傳統,就是要逐步為企業的未來發展積聚更多人才資源。
目前,安徽叉車集團共有7000多人,4條人才生產線,分別為產品技術研發人才生產線、市場營銷人才生產線、技能型人才生產線、管理型人才生產線。為激勵每一條人才生產線的員工奮發向上,企業讓他們無論走哪一條人才生產線上都能走到公司高層。
改革開放40周年,合力建廠60周年。楊安國說,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合力已成長為具有現代企業制度的公司。今后將以“創一流品牌、進世界五強”為目標,朝著進入世界行業第一方陣的愿景奮勇前行,讓中國叉車在世界彰顯更大品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