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4-02-20 09:06:31 來源:江淮機電網 編輯:whl
2023年,在政產學研用多方主體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正步入走深向實的關鍵階段,整體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對經濟帶動作用逐步顯現。展望2024年,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將在政策引導、地方工作、產業實踐、技術創新、數綠協同、商業模式和標準體系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持續為新型工業化注入強勁動力。
加速形成“萬企競發、同頻共振”發展格局
展望2024年,我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將進入范圍顯著擴展、程度持續深化、質量大幅提升的快速發展期,各類政策將密集出臺、區域高地將不斷涌現、產業實踐將更加活躍、技術創新將供需兩旺、數綠協同將加速融合、商業模式將深刻重構、標準體系將更加完善。
從政策引導看,數字化成為新型工業化的鮮明時代特征,各類政策將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2024年,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將成為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中之重,各層次、各行業、各領域政策文件將密集出臺,形成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強大工作合力。一方面,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國家級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的制定和發布,將構建具有前瞻性、系統性的數字化轉型政策體系,為更多企業開展轉型實踐提供指引。另一方面,各地方將緊跟國家政策部署的步伐,研制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政策文件,完善相關工作方案,全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從地方工作看,各具特色的工作模式“百花齊放”,制造業轉型區域高地將不斷涌現。2024年,在國家政策引導和數字技術發展的推動下,各地將積極搶抓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戰略機遇,創新探索更多可借鑒、可復制的工作模式。一方面,東部沿海地區將進一步發揮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探索形成成效顯著、理念先進的系統性工作方案。另一方面,西部地區將結合當前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積極學習、引入先進地區的成功模式,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有效縮小區域間的數字鴻溝。
從產業實踐看,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積極開展數字化轉型,將加速形成“萬企競發、同頻共振”的發展格局。一方面,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示范的深入實施,我國將涌現更多“數字領航”企業,并先行探索工業元宇宙、工業大模型等前沿技術的應用模式。另一方面,隨著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的持續推進,小型化、快速化、輕量化、精準化的數字化解決方案供給體系將不斷完善,有效降低中小企業轉型成本和難度,全面激發中小企業轉型動力和發展活力。
從技術創新看,工業互聯網平臺供給和應用兩側協同發力,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關鍵載體將進一步夯實。2024年,工業互聯網平臺將維持高速發展態勢,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將進一步豐富,在企業、行業、園區等重點領域的應用普及率將進一步提升,加速形成供需聯動、雙向迭代的“螺旋式”上升發展格局。一方面,在政府培育和市場需求的雙輪驅動下,將催生更多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進一步夯實“綜合型+特色型+專業型”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且頭部平臺企業將圍繞多模態、輕量化、垂直化等方向,加大力度探索“平臺+大模型”的融合發展路徑。另一方面,工業互聯網平臺隨著用戶提質增效降本等效益不斷顯現,將帶動更多企業、行業、園區等主體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深度融入實體經濟各環節、各領域。
從數綠協同看,“碳足跡”“產品數字護照”等新型應用加速普及,將驅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2024年,我國將持續推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相互支撐、互相促進,加速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綠色低碳領域的深度應用。一方面,數字化將有力賦能綠色化,“碳足跡”“碳標簽”“產品數字護照”等數字化應用將有效支撐節能優化、能效對標、碳配額交易等業務場景,全面提升產業綠色化發展速度。另一方面,綠色化將有效帶動數字化,全球工業領域對綠色低碳要求日益嚴格,將倒逼制造業企業利用數字化實現綠色化升級,這會增強數字化浪潮的發展動力。
新型網絡和數據安全風險日益增加
目前,我國在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存在技術難題、概念困擾、供需偏差和風險擔憂等問題。
技術難題:短時期難以破解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困境。比如,在軟件領域,我國高端工業軟件市場約80%被國外壟斷,中低端市場的自主率也不超過50%,在硬件領域,中高端智能傳感器90%以上依賴進口,市場的本土化率只有30%左右。而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建立在各類數字技術基礎之上的系統性工程,受此影響,將延緩向更廣范圍、更深程度和更高水平發展的步伐。
概念困擾:“新概念霧霾”嚴重增加了企業的困惑。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不僅是產業界面臨的重要命題,也是智庫機構、高等院校等學術機構進行理論研究的熱點領域。當前,在眾多社會單元的推動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衍生出工業4.0、燈塔工廠、數字孿生等一系列新理論、新模式,大幅超出相關標準的研制進程,將進一步增加企業的困惑,使得企業空有意愿但無從下手。
供需偏差:解決方案市場存在規模供給和個性需求的矛盾。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需要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不斷打磨、持續迭代。而我國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服務商主要聚焦潛在客戶多、市場空間大的行業共性場景,并投入大量的資金、人才等資源,擠壓對個性化強、難以規模化復制等海量細分場景的相關投入,造成規模化供給與個性化需求之間的偏差。
風險擔憂:新型網絡和數據安全風險日益增加。制造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帶動大量數據在各系統間、各主體間的頻繁流動,在催生新模式、新業態和新產業的同時,也增加了新的安全漏洞和治理盲區,提高了網絡、數據安全風險防范壓力,對產業安全造成多維沖擊。
加快形成“12345”的工作推進方案
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整體性推進,加快形成“12345”的工作推進方案,即:構建一套政策體系,實施試點示范和標準化領航兩大引領工程,深化企業、行業、區域三類主體應用,夯實數字技術、新型基礎設施、解決方案、數據要素市場四大基礎能力,健全機制、資金、服務、安全、人才五大保障體系。
構建一套政策體系。加緊出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明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思路、總體目標、主要任務、重點行動,引導政府和產業界深刻理解轉型內涵,凝聚共識,轉變管理思維和發展理念,系統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制定N個細分行業數字化轉型指南,面向原材料、消費品、電子信息等重點行業,系統梳理各行業的轉型需求、痛點難點、典型場景,為各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差異化、專業化路徑指導。
實施兩大引領工程。實施數字化轉型標桿示范工程,通過“揭榜制”組織龍頭企業和解決方案服務商協同攻關,培育一批低成本、高通用、可復制的系統解決方案,加快形成“一行業一標桿”,帶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邁向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實施數字化轉型標準化領航工程,分行業、分領域全面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標準體系建設,組織制定、發布關鍵亟須國家標準,加快研制配套標準應用指南和方法工具,同步推動技術進步、服務企業發展、加強行業指導。
深化三類主體應用。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支持龍頭企業深化數字技術集成應用,打造“數字領航”企業;支持中小企業開展“鏈式”轉型,打造“小燈塔”企業。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引導原材料、裝備制造、消費品、電子信息等重點行業加快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變革。推動區域數字化轉型,支持高新區、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等布局建設數字化智能化基礎設施和平臺,打造一批特色化、差異化的數實融合新高地。
夯實四大基礎能力。提升關鍵數字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水平,加快核心器件、智能硬件、工業操作系統、工業軟件等關鍵軟硬件技術研發和應用推廣。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網絡+算力+平臺”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夯實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技術底座。優化解決方案供給質量,聚焦特定場景需求,培育一批特色服務商、集成服務商和配套服務商,打造一批面向細分行業的先進適用、穩定可靠、具有高性價比的系統解決方案。
健全五大保障體系。即建立“部際協同+央地聯動”機制、加強金融財稅支持、健全公共服務體系、筑牢網絡和數據安全防線和培養復合型人才隊伍。
來源:中國電子報
安徽省機電行業協會微信公眾號
江淮機電網微信公眾號